朱旦华 25 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不是别人,是毛泽东 !
毛泽东自1948年5月26日到达西柏坡后,作出了304条 高瞻远瞩、周密详尽的军事指示,指挥了包括三大战役在内的 23个较大的战役,每一个战役都取得了胜利。中国共产党在军 事上节节胜利之时,与各界人士的统一战线也得到了空前的发 展。
毛泽东自1948年5月26日到达西柏坡后,作出了304条 高瞻远瞩、周密详尽的军事指示,指挥了包括三大战役在内的 23个较大的战役,每一个战役都取得了胜利。中国共产党在军 事上节节胜利之时,与各界人士的统一战线也得到了空前的发 展。
1959年中央召开庐山会议,曾志因病休随陶铸一起上了山。刚下榻,一个长途电话从南昌追了上来,中央候补委员海南岛的冯白驹心肌梗塞住进南昌医院,情况很危急。陶铸和曾志赶紧下山坐小飞机从九江飞到南昌。陶铸到人民医院去看冯白驹,曾志听说贺子珍在南昌三纬路住,便迫不及待
一天上午,贺子珍正在家中休息。前两年也就是1958年的时候,贺子珍从上海搬到了南昌居住生活。这些年她在南昌住得很好,很是习惯。
贺子珍,在旗帜鲜明的党史里,她好像总是躲在别人的光影后面。大多数人只记得她是毛主席的第三任妻子,却未必有人真的细细琢磨过她的命运曲折。你要说传奇,她这一生确实够得上传奇——年轻时横刀立马、风里来雨里去,年过中年又孤身一人,屡次辗转异地。可要细说,她的坎坷、她的
朱旦华其实是毛主席弟媳,也是毛泽民的遗孀,但诡异的是,到了1949年她才第一次见到贺子珍——据说从前只在家里听丈夫零零碎碎地说过这个大嫂子的事儿。你说这世界奇妙不奇妙,两个人一个屋檐下,结果隔着整个革命风雨,谁也摸不着谁的影子。直到国仇家恨尘埃落定,才盼来这一
北平刚解放那会儿,城里还带着点乱糟糟的气,大家都在等一个新气象。毛主席带着中央机关从西柏坡出发,那个场面,谁都说像赶考——不过没几个人晓得,另一个人也在隔了几个月后琢磨着进北京。她不是领导,但那份忐忑和期待,和赶考差不离。故事主角,姓贺,名子珍。
如果说上海这座城市已经是贺子珍心头的第二个家,那江西老家的味道,她还是舍不得放下。你说,人到了这个年纪,是不是总要回头看看来路?可她也纠结:走了上海的日子,回南昌那帮子老同事、老姐妹会不会还记得我,还是…只是关系不错的客气话?
1980年9月底的一天,原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的临时住宅响起了敲门声,进来一位中年男子。他激动地对消瘦、苍老的王光美说道:“王光美同志,您还认识我吗?我从庐山来。”“你是……你是彭管理员,彭同志!”王光美稍稍迟疑了一下,认出了来客。
1984年4月18日深夜,“卢护士,老人的血压又降了。”医生压低了声音。上海华东医院的病房灯光昏黄,75岁的贺子珍呼吸微弱。卢泮云伸手摸了摸贺子珍的额头,心里清楚——或许熬不过今晚。可就在这危急时刻,贺子珍依旧保持一贯的沉默,像多年前在南昌小院里那样,从未向身
毛泽东登上庐山不久,便主动提出想见见贺子珍,这是他与贺于珍分开后20余年间的第一次相见,也是最后一次相见。